2023年,全省系統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決策部署,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推進招投標專項整治走深走實、優化營商環境見行見效,推動全省公共資源交易領域高質量發展。全省全年交易規模13895億元,同比增長10.9%。
一、公共資源交易情況
1-12月,全省公共資源交易數65583個,同比增長2.2%。全省平臺交易額前五位分別是省本級、武漢市、宜昌市、荊州市、孝感市,分別占全省交易總額的37.6%、20.8%、5.7%、4.2%、4.2%,共占全省交易總額的72.7%。公共資源交易領域交易額前兩位的是工程建設招投標和土地使用權出讓,分別占交易總額的76.6%和11.6%。
二、“高效辦成一件事”情況
(一)市場便利度持續提升
1.“遠程異地評標”實現常態化。堅持以制度建設和技術升級為抓手,增大專家供給量,提高抽取隨機性。全年全省完成遠程異地評標項目6000余個,占全省工程建設招標投標項目交易數的40.3%。
2.“評定分離”改革持續推進。聯合三部門出臺《湖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招標投標評定分離實施辦法》,在全省范圍推進“評定分離”改革。全年全省共有4200 余個項目在招標公告中明確采用“評定分離”方式進行招標,占全省工程建設招標投標項目交易數的27.9%,同比提升13.2個百分點。
(二)市場交易成本持續降低
1.深化招投標全流程電子化改革。實現合同簽訂、變更網上辦理。截至12月底,省電子服務系統已匯集電子合同1500余份,有效節約市場主體差旅、郵寄成本;實現高頻證照“免證明”,節約市場主體在交易平臺注冊、維護等環節所需時間80%以上。
2.推廣電子營業執照“一網通投”。在2022年試點基礎上,將應用范圍擴大至15個市州,截至12月底,全省共有各類主體9300余個應用電子營業執照免費參與招投標活動,共調用身份認證業務26.9萬余次,電子簽章、簽名業務13萬余次,標書加解密業務3.6萬余次。湖北已成為全國招標投標領域應用電子營業執照最多的省份。
(三)市場開放度維持較高水平
截至12月底,省電子服務系統細化梳理在庫市場主體78336個,其中省外市場主體39332個,占50.2%。1-12月,參加過一次及以上投標活動的主體17198個,其中省外主體7604個,占44.2%。